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,科研工作者们发现微生物与人类健康/自然环境的稳态等密切相关,目前二代测序成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流手段,但很多科研工作者反馈:想研究微生物,取样难呀!今天就给大家送福利来了,主要介绍几种医学研究中难取样本的准备方法,且往下看:
小白鼠肺泡灌洗液
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,病原种类多,耐药性强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(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,BALF)直接取材于病变部位,获得病原菌的机会多,并能大幅减少口咽部定植微生物群对标本的污染,提高病原菌的分离率。
小白鼠肺泡灌洗
一般为颈部和胸部解剖,气管和一侧肺叶结扎。再用穿刺针插入气管上端,生理盐水或PBS反复冲洗,一般为3遍,每遍冲洗次数根据需要决定,3~5次即可,具体操作参考:
1)操作所需的设备(所有设备均需是无菌的);
2)小白鼠麻醉并固定;
3)颈部去毛并消毒;
4)行颈部正中切口;
5)暴露剥离气管,并在气管近端穿线打活结,活结要比较松;
6)在所打活结的远端,剪开气管的1/2,行气管插管,插入后线打死结;
7)1ml注射器抽取1ml的灭菌生理盐水,通过气管插管注入气管内,注意针头不要插太深,以免损伤肺,反复抽吸三次,将液体抽出,大约能吸出0.7ml左右,放入灭菌离心管内。再抽取1ml生理盐水,重复上面的操作两次,这两次每次能抽出肺泡灌洗液0.9ml左右,也注入离心管,如果回收时遇到很大的阻力即可拔出注射器,收集灌洗液,在灌洗的时候可以轻轻的按摩一下,特别是回抽的时候可以这样做,能够提高回收的效率;
8)收集的灌洗液采用0.22um滤膜过滤后,将滤膜冻存-80℃,或直接提取DNA。
上呼吸道样本制备
上呼吸道感染有70%~80%是由病毒引起的,包括鼻病毒、冠状病毒、腺病毒、流感和副流感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埃可病毒、柯萨奇病毒等。另有20%~30%由细菌引起,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,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,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、肺炎球菌、葡萄球菌等。
1.取样材料
无菌棉拭子、含采样液的无菌外旋塑料管。
2.鼻腔取样
尽可能使明亮的光线照进鼻腔,将洁净的鼻咽拭子轻轻插入鼻道内鼻腭处,停留片刻后缓慢转动退出。以另一拭子拭另侧鼻孔。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,尾部弃去,拧紧盖子。
3.咽喉取样
明亮的光线从检查者肩膀上方照射进张开的口腔,让患者深呼吸,然后发“啊”音,用压舌板轻轻压舌,再用洁净的咽拭子来回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,然后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,尾部弃去,拧紧盖子。
注意事项:
1)咽喉取样时,拭子不能接触到口腔和舌粘膜。
2)取样时间最好在发病72小时内,晨起后。
3)鼻腔和咽部样品,可只收集一种,也可同时收集2种并混合。
皮肤样本制备
洁净的皮肤拭子(无菌棉签)来回擦拭皮肤表面,将拭子或棉签放入无菌管内,-80℃保存,干冰运输即可。建议多擦拭几个拭子,保证取样量。